这里登载的一组文章,或许能使您对国际贸易中的有害生物风险及其分析、管理有个初步了解。 有害生物风险分析的程序和方法 1.起始 通过识别有害生物及其环境条件界定其危害。 (2)确定有害生物风险分析地区。应尽可能确切地确定有害生物风险分析区,以便收集这些地区的信息。 2.有害生物风险分析 首先要确定有害生物是否是检验性有害生物,即是否对受威胁的地区具有潜在的经济重要性(经济重要危害性标准)、但尚未在该地区发生,或虽已发生但分布不广(地域标准)并进行官方控制。可以得出风险是否可以接受以及是否需要和可能降低的结论。如果是超过了一个国家所确定的适当的保护水平的风险是不可接受的风险。 (2)评估传入和扩散的可能性。评价有害生物进入的可能性、定殖的可能性和定殖后扩散的可能性。查明有害生物风险分析地区中生态因子利于有害生物定殖的地区,以确定受威胁地区。 3.有害生物风险管理 确认可以降低风险的选择方案,评价这些方案的效率和影响,并决定或推荐可以接受的降低风险的措施。 (2)确定和选择适当的风险管理方案。考虑选择各种植物卫生措施和各种植物卫生措施的组合,包括:应用于货物的措施、为阻止或减少在作物中蔓延的措施和确保生产地区、产地或生长点或作物没有有害生物的措施,国内的控制措施以及禁止输入的措施。 风险分析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在选择有效的降低风险的风险管理方案时,要运用风险评估结果所决定的风险控制方法及其对风险的削减程度。在风险评估中可以确定采取措施前的基准风险水平,在风险管理中将这一基准风险水平与采取措施降低后的风险相比较,测定植物卫生措施的有效性。 有害生物风险分析要确认风险评估和降低风险的风险管理措施相关的“不确定性”,明确不确定性的领域和不确定性的程度。不确定性是由于信息的不完整或可获得的信息的不断变化造成的。确认不确定性的目的是给决策者提供尽可能完整和客观的意见。 有害生物风险分析的由来 在中国,多年沿用下来的叫法是“病虫害危险性分析”,后来改用“有害生物”来代替“病虫害”称“有害生物危险性分析”。由于国际交往的不断增加,特别是90年代以来植物检疫全面参与中国“复关”谈判,人们开始认识到“危险性”的提法不够准确,1995年在广泛征求植物检疫专家意见的基础上,正式将英文Pest Risk Analysis译为“有害生物风险分析”。 有害生物风险分析的重要性 风险分析的重要性表现在如下4各方面: 2.风险分析是WTO各成员国动植物检疫决策的主要技术支持。 4.风险分析能强化检疫对贸易的促进作用,增加本国农产品的市场准入机会。
风险会导致损失,构成风险的因素既有实质原因,也有人为因素。国际贸易中,货物的流动带来了动物疫病或植物病虫草等有害生物异地传播的事件难以避免了,也就是说,国际贸易中存在着有害生物带来的缝隙那。
本页关键词:有害生物风险分析的程序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