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预则立----搞好安全生产,迎接WTO的挑战
西雅图会议后,各国都认识到了在国际贸易关系中劳工标准问题的严重性,在2000年2月19日闭幕的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第十届大会上,发展中国家对劳工标准达成了重要共识,拒绝把劳工标准纳入国际贸易制度中,发展中国家必须团结协作,共同努力建立“公平、公正、安全”和非歧视的多边贸易体制。而发达国家也在进行紧密磋商,力求协调立场统一行动,向发展中国家进一步施加压力。
世贸组织在2000年开始新一轮多边贸易谈判,其间将全面制定21世纪的世界贸易和投资规则,为未来世界经济贸易的发展明确方向,其意义十分深远。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在世界经济全球化、一体化迅速发展和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科技革命的推动下,世贸组织协调管理的重点将逐步从边境措施转向国内立法与决策,从贸易壁垒转向市场壁垒,从贸易自由化转向要素自由化,从整体自由化转向部门自由化,从贸易问题转向经济社会问题,从贸易政策转向竞争政策等。这一系列的变化和发展的趋势预示着下个世界的世贸组织作为“经济联合国”的地位将进一步确立,其职能和作用将进一步加强。美、欧、日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将以世贸组织为依托来建立顺应经济全球化发展方向的国际经济新秩序。在未来启动的“千年回合”新一轮WTO多边贸易谈判中,不可避免的要涉及劳工标准等社会条款问题。劳工标准也必然对未来多边或双边经济合作与国际贸易产生一定影响。“预则立,不预则废”。应充分认识和做好准备,以应付加入WTO后在劳工标准等社会条款问题上的挑战,为此建议:
1.由国家立项组织科研力量专门研究劳工标准与WTO问题
在研究工作中:一是紧密跟踪劳工标准问题的最新国际动向,尤其要随时注意美国和欧共体等发达国家的活动,努力做到知己知彼;二是积极研究加入WTO后劳工标准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对劳工标准进行深入的理论和应对政策研究,这些研究成果应为国家有关部门制定中国全面WTO战略提供参考依据。
2.搞好国内安全生产,做好加入WTO后的准备工作
一方面,在WTO等国际活动中坚持原则立场,团结发展中国家一道反对把劳工标准纳入多边国际贸易规则之中的企图。另一方面积极创造条件,推进安全生产工作,提高劳动保护水平,尽快改变我国工伤事故频发,职业危害严重的被动局面,树立良好的国际形象,这其中主要工作是:
充分利用各种传播媒介和国际讲坛,对外宣传我国安全生产工作的成绩与进步,也说清面临的困难与问题,争取得到联合国贸发会议、WTO、ILO等国际组织和一些友好国家的理解与支持;
加强工业安全文化的宣传普及,使安全生产管理干部、企业界和有关人员清楚加入WTO后所面临劳工标准问题的挑战,增加搞好安全生产、进入国际经济大循环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强化我国职业安全卫生立法和执法力度,理顺安全生产管理监察的机制与体制,尽快实现安全生产的法治化。
3.打好基础,逐步实现与国际劳工标准接轨
就当前我国多数企业安全生产实际情况而言,与一些国际劳工标准的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但就长远发展来说,这些国际劳工标准的确是我国应逐渐达到的目标,为此,应制定出立足当前,目标长远的劳工标准发展规划,为此:在条件较成熟的情况下,签署国际劳工组织(ILO)的155公约和161号公约,这两个国际法规是国际劳工标准的基础文件,代表了一个国家对公认国际准则的承诺,签署这些国际公约会对我国安全生产造成一定压力,但也可以由此促进我国的职业安全卫生工作。
积极在国内推行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OHSMS)等现代职业安全卫生管理模式。OHSMS采用的是国际通用的职业安全卫生管理理念和方法。OHSMS对企业不是行为标准,而是行为的管理要求,不是强求企业安全卫生状况一定达到很高的水平,而是支持企业形成一个机制,即通过要素管理和持续改进承诺达到更高目标。因此,推行OHSMS,一方面可为国际接轨建立基础,另一方面也可为全面达到国际劳工标准赢得时间。
积极慎重引进、消化国外先进的职业安全卫生标准、技术和管理方法,以适应国内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发展和进入国际经济贸易市场的需要,在完善我国的职业安全卫生技术标准体系的过程中,逐渐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主潮流。
本页关键词:WTO与中国安全生产(之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