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标准理解与转换工作的几点认识 “关于2000版ISO 9001标准的新思考”之一 2000年11月13日至17日,中国质量体系认证机构国家认可委员会(CNACR)特邀ISO/TC176/SC2/WG18/TG1.9“标准转换”工作组组长Nigel Croft博士来华访问,举办了一系列的学术交流活动。以下是我们在本次学术活动中形成的几点认识,供2000版ISO 9000族标准的使用者研究,以更新观念、开拓思路,切实有效地做好新版标准的转换工作。 一、正确理解满足标准条款要求的具体方法与途径的多样性 组织的类型和规模不同,所处的行业也不尽相同,其顾客的需求各有特点,目标市场也千差万别,这决定了组织所提供的产品也丰富多彩。另一方面,组织在自身的生存与发展过程中,确定了自身的经营宗旨,形成了自身的经营管理特点与组织文化,而且不同的组织在技术及资源等方面也各具特点。这些客观条件决定了组织在确保产品符合要求、增强顾客满意程度方面所采用的过程不尽相同,对过程进行控制的具体方式与程度也各有特点。 正是基于上述考虑,ISO 9001:2000标准只对组织的质量管理体系提出了要求,而在如何满足标准要求方面给予组织足够的灵活度,没有统一规定满足这些要求的具体方法与途径。例如,一家管理咨询公司对外提供战略管理的培训课程。该公司为具备对外提供培训的能力,可以对现有咨询人员进行培训,使其能够胜任这一工作需要;也可以招聘有能力的人员或者把该项工作分包给外部机构或人员。该公司可以综合顾客的要求、现有人力资源情况以及成本等方面的因素,选择适宜的方式,为顾客提供有效的培训服务。在ISO 9001:2000中,如“文件要求”的“总则”(4.2.1)、“人力资源” (6.2)中对如何满足人员的能力需求、“产品实现的策划” (7.1)中要求策划的输出形式应适于组织的运作形式等已清楚地反映了这一思想。 因此,组织在建立、实施与改进质量管理体系的过程中,不应拘泥于形式,而应从确保有效性的角度,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采用适宜的途径与控制手段,将质量管理体系与组织的日常经营运作有机地结合起来,使质量管理体系切实为组织带来增值。
本页关键词:2000版ISO9001标准新思考----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