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当前位置:新闻中心

严格认证 才是最根本的措施

来源: 时间:2011-12-26 17:00 点击:

  昨日,2011首届中国(成都)国际有机产业峰会在成都举行。随着国内民众和商家对有机产品的日益重视,有机产品的认证和监管是与会中外有机产业专家关注的焦点之一。ISO14001认证
ISO14001认证
  焦点1

  正加强认证监管

  防止暗箱操作

  近日,成都商报记者以“农业公司工作人员”名义暗访了市场上几家有机认证的咨询公司,有个别公司声称几万元就能搞定认证。“通过率百分之百,如果通过不了,我们全额退款。”一家做有机认证的咨询公司工作人员称,企业只需要出具相关的公司营业执照、土地园区租赁合同等,后续工作就由咨询公司来做。

  该人士还透露,如果有几个指标不达标,可以跟检测机构“沟通”,因为他们跟检测机构“很熟”。

  专家说法

  专业检查

  造假行为难逃法眼

  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盟(IFOAM)亚洲兼中国代表周泽江,被称为中国有机农业运动的先驱。在昨日接受成都商报记者专访时,他表示,有机农业做假迟早会穿帮,比如只要专业人士去检查有机生产过程中的记录体系,很少造假行为能“逃出法眼”。认证机构还应该抽检,至少抽检5%。对已经有怀疑的,或者有投诉的产品,监管部门和认证机构应该立即进行调查。

  日本有机和自然食品协会会长松本宪二昨日向成都商报记者介绍,日本有60多家有机产品认证机构,农林水产省每年都会到认证机构检查两次。如果有针对有机产品的投诉,政府部门和认证机构会一起展开调查。监管部门如果发现认证机构和有机产品生产公司串通造假,会取消这家认证机构的资格。

  监管部门

  严重违规认证机构

  撤销从业资质

  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注册管理部食品农产品认证处副处长王茂华昨日表示,社会或者消费者对有机、有机食品的认知度迅速上升,但对有机的认可度却在下降。国家监管部门将进一步加强对认证活动的监管,要求认证机构对获得认证的企业再次进行现场检查。认证机构和各地的质检部门也正在加强对认证活动各个环节的监督管理。

  同时国家认监委也和国家工商总局进行了合作,在流通领域,包括销售、贸易环节的弄虚作假行为进一步严厉打击。他强调,有机产品管理要加强宣传,把监督电话公开,大家可以非常方便地举报投诉,去查处这些违规行为。

  日前,国家认监委在接受成都商报记者书面采访时也称,认监委下一步将组织各地相关部门和机构开展“拉网式”检查,严厉打击假冒、超期、超范围使用认证证书和标志的违法行为,对严重违规的认证机构和认证人员撤销从业资质。

  焦点2

  每枚标志将赋予唯一编码

  解决认证标志不防伪难题

  近日有业内人士向成都商报记者反映,认证标签可以随意购买。有的产品没有获得有机认证,贴上买来的有机标签就直接出售。业内人士透露,有机认证的标签没有防伪功能,而且没有编码,可以轻易仿制。

  一家认证咨询公司工作人员告诉成都商报记者,有机标签应由认证机构定做,限量发给获得认证的企业。但在印刷这一环节很难堵住。

  专家说法

  有机产品造假

  可能被告到坐牢

  周泽江认为,有机产品不是有没有追溯技术的问题,而是敢不敢用追溯技术的问题。而日本有机和自然食品协会会长松本宪二表示,企业在有机产品上造假,可能被消费者告到坐牢。日本有机认证已经发展了10年,刚开始那两三年,抓了很多违规违法的人,后来有机市场就规范了,日本的有机认证也获得了欧美国家的认同。

  监管部门

  每枚认证标志

  将赋予唯一编码

  王茂华昨日介绍说:“假的有机产品主要有几种情况,一种是夸大、虚假宣传。一个企业明明只有一个产品,比如说苹果获得有机认证了,把它的桃、梨等都标上了有机。全国只有23家认证机构,在网上一搜索,很多的代理机构、咨询机构都是皮包公司,都是假冒的。第二种是买的有机产品标志不规范,用手摸是摸不出来的,标志使用不规范。企业的产品获得认证了,一些销售商、贸易商买来以后,自己进行分割、分装,再次加上他自己的产品标识。比如说你买了100棵有机白菜,包装后变成1000棵白菜。”

  王茂华表示,认监委日常就在进行监管,“现在新采取的措施就是加强了信息化工作,争取让消费者或者说相关的业内人士能够查询到获得认证的企业在哪儿,认证的产品是什么,有多少,卖了多少,都卖到什么地方去了。”

  记者还了解到,本月初国家认监委已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各认证机构采用防伪、追溯和信息化技术,赋予每枚认证标志唯一编码,鼓励认证机构确保其发放的每枚认证标志能够从市场溯源到每张对应的认证证书、产品和生产企业,做到信息可追溯、标识可防伪、数量可控制。认监委将建立认证标志数据库,方便公众查询。同时,认监委要求各认证机构控制认证标志的发放量,并杜绝认证标志印制单位私印、滥发认证标志行为的发生。各认证机构每年应当通过市场抽样,验证相关组织合法、规范使用认证标志情况。

  焦点3

  国家认监委专项整治

  今年处罚立案12起

  记者从一位业内人士处了解到,当前不少认证机构存在“重认证、轻管理”的问题,没有开展有效的跟踪检查,缺乏问题的发现机制、获证单位退出和信息披露机制、问题溯源追查机制,因此加强后续管理是当务之急。

  因为有机产品生产成本高,一些生产者出于利益计算,很难严格按标准生产。一家认证机构的工作人员告诉成都商报记者,即使一个生产基地获得了有机产品的认证,它也可以随时违反标准进行一些“非有机”的操作,认证机构不可能天天监控每个基地。有机重过程控制,没有产品的有机标准,也很难通过检测产品来确定它是否真的“违规”。

  专家说法

  消费者可到生产基地

  参与监督

  周泽江告诉成都商报记者,在国际有机圈子里,有个案例非常有名。前几年英国一家有机蔬菜公司被一名离职员工揭发造假,老板被判27个月监禁。许多发达国家对食品方面的违法实行严刑峻法,而在中国,这样的老板可能只面临3万元的罚款。

  他说,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盟提倡参与式保障体系和社会支持农业,消费者和生产者可以建立近距离关系,消费者可以到有机产品生产基地参观、参与监督。这样,双方建立起一种互信关系。

  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副院长、博士研究生导师韩冬雪教授表示,决定有机农业发展成效的一个关键环节就在于认证和监管制度的确立和严格的执行上,而这也需要政府、企业和生产者之间有一套约束和自律的机制。

  监管部门

  发现违规69起

  处罚立案12起

  “在现行条件下,我觉得进行严格认证才是最根本的措施。”王茂华说。他昨日发出呼吁:“地方政府、相关部门,在推动有机农业的同时,也要注重有机的质量、有机的真实性、规范有机的生产贸易销售。呼吁生产者按照标准生产出有机产品以后,不是结束了,而是一个开始,要把好的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

  记者了解到,今年,国家认监委对伪造、冒用、超期、超范围使用有机产品认证证书和标志行为进行了专项整治,共检查获证企业1610家,发现违规行为69起,处罚、立案12起。社会各界如发现有机产品认证活动中涉嫌违规行为,可拨打12365进行投诉举报。

  成都商报记者 余文龙 马林楠

  新闻链接

  有机是为了环保

  而不是为了食品安全

  昨日,出席峰会的多位专家表示,公众对有机农业和有机产品存在误解,有机是为了环保,而不是为了食品安全。

  1990年,浙江省临安县的裴后茶园和临安茶厂获得了荷兰SKAL的有机颁证,这是中国大陆的农场和加工厂第一次获得有机认证。

  2004年,原国家环保总局将有机产品认证监督管理工作移交国家认监委。国家认监委依据有机产品认证认可的国际通行做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认证认可条例》有关要求,建立了我国统一的有机产品认证法规和标准体系。

  周泽江透露,大约2004年,中国掀起一场有机运动,所以2005年获得有机认证的面积猛增,排名达到世界第二,之后进行了反思,不可以搞运动,面积又降了下来。

  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的数据显示,全国有23家进行有机产品认证的认证机构(2004年有36家),获得认证的企业大约是6000家左右,获得认证的面积是200万公顷。安德烈·陆表示,目前中国种植有机产品的土地面积居世界第四位。但目前发达国家多数尚未接受中国认证机构认证的有机产品。

本页关键词:严格认证 才是最根本的措施


上一篇:河源4手机企业通过ISO认证
下一篇:诺赛基因DNA检测室获ISO17025认证
亮点咨询提供: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
版权所有㊣:杭州亮点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业务咨询:13732203221   咨询电话:0571-85930213/86799006
地址:杭州学院路130号 E-mail:51ldzx#163.com(#替换为@)  ICP备1100188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