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设施设备节能技术小组:
供热:
组织应根据能源方针、目标、指标,识别、策划与所确定的优先控制的供热锅炉和集中供热系统能源因素相关的运行,以确保它们在规定的条件下进行:
a)对缺乏文件程序而可能导致偏离的运行过程,应制定、提供和执行形成文件的程序和/或操作指导书;
b)在运行程序中规定运行准则和能源管理绩效的评价方法;
c)当这些运行控制涉及对相关方的要求时,应将适用的程序和要求通报相关方。
在进行新的产品和(或)过程设计中,应考虑能源的合理利用、降低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以及改进能源管理绩效,并在实施前得到有效的评审和(或)确认。适用时,应:
a)考虑供热系统所使用能源的种类、经济性、质量、环境影响,以及可获得性等;
b)合理匹配供热系统各系统和设备/设施,优化用能;
c)借鉴供热系统节能新技术和方法、最佳节能实践与经验;
d)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等。
组织应确定对能源消耗、能源利用效率有重要影响的供热系统及其附属设备、设施,并对其采购、使用和处置进行有效控制,包括:
a)在新设备和替代设备选用时,充分考虑能源利用效率;
b)考虑供热锅炉的设计与节能:高效燃烧技术、强化传热和隔热技术及其应用、超低排烟温度锅炉技术、辅助设备的合理匹配;
c)考虑供热锅炉改造和节能:强化燃烧的改造、强化传热的改造、燃料更换、辅助设备的加装与改造
d)定期监控重点用能设备、设施的能源利用效率,确保其经济运行;
e) 考虑供热锅炉运行和节能:燃烧调整与优化、积灰与结渣、结垢与阻垢、风机水泵和除尘设备的优化运行、水处理与节能运行;
f) 供热系统节能技术的应用:蒸汽凝结水的回收与利用、锅炉排污水的回收与利用、蓄热技术及其应用、蒸汽热能梯级应用、供热锅炉自动控制、集中供热系统自动控制;
g) 锅炉房管理与节能:锅炉房全员管理、安全管理、锅炉使用登记和定期检验的管理、锅炉设备管理、环保管理。
h) 进行合理的供热系统设备维护、保养和更新,以确保能源的有效利用;
i) 对重点用能设备、设施操作人员的资格进行鉴定。
组织应确保采购和配置适宜的能源,达到降低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目的。
组织应:
a)根据满足组织要求的能力评价和选择能源供应商;
b)制定标准或规范,其中应考虑能源质量、可获得性和经济性等因素。在发布前评审其适宜性和充分性;
c)对采购的能源产品进行计量和(或)验证;
d)规定相关能源的输配和贮存要求。
组织应确定和控制对供热提供有重要影响的过程,使其在受控状态下运行,可包括:
a)热设备能量平衡测试,编制企业供热能流图和供热网络图;
b)识别供热系统管理方面的最佳可行技术和良好操作规范并予以实施;
c)监测过程的能源消耗、能源利用效率,定期进行能源统计和消耗状况分析;
d)适当时,进行现场供热系统测试;
e)有效利用余热、余压及其他废弃物等;
f) 对能源计量器具和监测装置进行维护,按照规定的时间间隔或在使用前进行校准或检定,并保存相关记录。
本页关键词:供热系统运行控制.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