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目的:
描述通过为设施、设备提供适当的资源进行预防维修并制定一项有效的预防维修系统计划的程序。
2范围
此程序应用于工厂内的所有生产设施,装备和设备。在此范围所提及的设施、装备和设备是指直接同完成产品的质量有关的过程装备和支持设施。
3 定义
设备: 搅拌机、研磨机、电子秤、过虑网等。
设施: 空气压缩机、水电供应系统、厂房、铲车、计算机系统。
4参考
相应的机器制造商操作手册
设备操作指导书
机器/装备备用件表
备件需求
5 程序说明
5.1设施设备策划
5.1.1 在APQP阶段,由工程召集项目小组对场地、设施、设备进行有效性策划。策划时机为:
① 新产品开发
② 制造过程更改
③ 新设施设备引入及场地调整
④ 对现有量产过程的定期审核
5.1.2 策划原则:遵循工厂的布局最大限度地减少材料的交转和搬运,便于材料的同步流动,以及最大限度地结合场地空间得到增值使用。
5.1.3 编制部门:
生产部依场地、设施和设备的有效性策划,编制《场地平面布置图》,
场地平面布置将遵守以下原则:
a 综合原则:妥善安排所有生产单位,将与生产协作有密切关系的单位就近布置,如检测区域、储备区域需具有足够的空间和照明度(检测区域),使辅助生产和服务生产工作及时满足需要.
b最短距离和单一流向原则:在符合生产过程要求及工艺流程的前提下, 使原材料和半成品的运输路线尽可能短,生产流程不存在迂回曲折的交叉反复,将生产流程布置成单一流线型。
C 立体和弹性原则:在技术和资源允许时,采用立体布置以利于充分利用空间,生产区域应留有余地,以便今后发生调整其生产时,流程保持相对稳定,使得因调整工厂布置时发生的费用降至最低 .
5.1.4 评估:
《场地平面布置图》编制好后,由项目小组对场地平面布置的合理性进行评价,包括场地使用效率、搬运线路与距离,生产线平衡、人体负荷、环境与安全等因素。.
5.2确认要求
生产部确认设施设备要求,如果有必要同相关部门领导讨论,选择合适的设施设备。由总经理核准。
5.3采购
从有关供应商处收集信息。如需要安排已选择的供应商进行演示。明确说明其要求和其它的项目例如:提供的培训和报价单,可应用的报告或认证书
5.4验收
5.4.1接收并验证设施设备的可接受性。 确保附件齐全,例如:操作手册,保证书。 进厂设备均应列入“设施设备档案”,档案一般可包括以下内容:
a. 保养、维修、改造记录;
b. 预防性检测记录;
c. 故障维修记录;
d. 备品备件更换记录;
e. 封存记录等。
5.4.2 如果未被接受,立即同供应商解决此问题。
5.5 明确保养计划
5.5.1每年的预防维修计划(包括预防性和预见性维护),包括所有的机器和设
备,见《设施设备台帐》。预防维修的周期是基于以下因素定义的:
a) 在机器/装备手册中机器/装备制造商推荐的计划。(参考相应的机器/装备制造商)
b) 停工期记录
c) 机器装备备用件列表
基于以上的记录,明确机器装备维修的周期。确保每台机器/装备/设备都被纳入预防维修计划中。至少每年预防维修一次。
5.5.2 鉴定需进行例行维修的机器/装备,基于机器的可使用性来确认维修日期。
5.6 操作指导人员培训
如果需要对使用者进行培训或作示范。由供应商或熟练人员对操作人员进行培训,并编制设备操作指导书。使用时进行设备点检。
5.7维修保养
5.7.1 如果机器/设备由外部公司来维修
a) 设备管理员联系有关的生产商/指定的承包商或代理进行维修保养。
b) 如果在维修期间某些部件需要更换,递交机器/装备备用件列表,监督工作进程直到完成。从有关生产商/指定的承包或代理机构获得维修服务报告。
5.7.2 如果机器/装备由内部维修人员来维修
a) 依照预防性维修计划列表通知设备管理员进行维修。
b) 依据机器制造商操作手册进行维修。
c) 如果在维修期间某此部件需要更换,递交机器/装备备用件表从仓库中领取。在处理完该台机器之前将标签贴到机器上并确保到恰当的签名。
5.7.3 维修保养验收:由技术员同到场的生产部主管一起引导机器进行试验性的运行。当所有工作都已満意地完成并且机器在良好状态下正常运行,确定将所有可需信息记录到预防维修记录中并且获取主管的认可。
5.7.4 将维修日期,维修的描述,维修报告编号,更改和备注记入预防维修记录中。
5.8更新保养计划
根据设备运行状况,统计设备的平均故障时间。需要时,改进《预防维修计划》的保养周期,检查目前仓库的机器/装备备用件列表。
如果库存量很少就增加备用件
本页关键词:设施设备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