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O14001认证
当前位置:ISO14001认证

绿色奥运:多少遗产可以继承?

来源: 时间:2011-11-08 21:23 点击:

绿色奥运:多少遗产可以继承?。。。 4月22日,在北京的凯宾斯基饭店,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圆桌会议正在这里隆重召开,会议将传播与分享国际合作委员会提出的政策建议和研究成果,交流国际社会在促进可持续发展领域取得的经验与教训。 在这次会议上,来自香港的廖秀冬女士因为去年被评为年度绿色人物而格外引人注目。她以北京奥组委高级环境顾问的身份作了关于北京绿色奥运的发言。令她惊喜意外的是,她在发言中所介绍的案例——国家游泳中心游泳池与座位区热量的回收与利用创意获得了大会的“双赢奖”。 原来,在最引人注意的奥运场馆“水立方”中,室内的游泳池夏天也是要加热的,不然水温达不到,运动员会感到非常冷。这样一来,坐在上面的观众又会感觉热。所以,在当时设计的时候,设计者考虑,怎么把观众区的热量回收起来,去加温游泳池。现在,这个设想通过一个热泵系统实现了,这个系统使游泳馆的观众比较舒服,还不太费电。 其实,这个案例只是奥运场馆建设中因为绿色理念而达到双赢的很多案例之一,或者说“沧海一粟”。从2001年申奥,中国提交了一份很厚的申办报告开始,绿色奥运成为我们的三大主题之一。廖秀冬作为当时奥申委环境保护的主陈述人,深知这样一个主题非常重要,它帮助我国赢得了申办权。从那时起,中国开始了实现承诺的漫漫征程,如今,7年已经过去,绿色奥运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我们当初的承诺是否全部实现? 奥林匹克中心区:环保案例“博览会” 如果谁有幸听过奥组委工程和环境部副部长、国家体育馆副主任余小萱讲绿色奥运,特别是讲奥运场馆中环保理念的实施,那他就一定仿佛修了一门环保课程。从雨洪利用到太阳能光伏发电,从导光筒系统工程到生态水系和再生水的利用,从高效节能灯到节水厕所,从新能源的利用到固体废弃物的收集管理,从国家体育馆到奥运村……既有理论又有实践。奥运场馆,特别是奥林匹克中心区,总面积大约十一点几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几乎可以说是环保案例“博览会”,处处都是可圈可点的环保案例。 在奥林匹克中心区,一个很大的环保项目就是中心区雨水的收集和利用。现在,这个地区的雨洪利用系统面积达到97公顷,按照设计,以后80%的降雨都可以收集起来,其中有32万立方米的雨量可以直接渗透到地下去补充地下水源,有9万立方米可以补充到地表水中,有5万立方米浇灌植被。 还有在地下车库采用的天然导光筒技术。现在,共在中心区的地下车库屋顶安置了19套导光筒,是目前国内口径最大、深度最深的导光筒。白天,车库完全采用自然光照明,19套导光筒全年可节电19232度。 生态水系和再生水的利用项目,雨洪收集和利用后,使雨水经过处理以后补充到自然水系当中,通过补充,每年可以减少9万吨水的使用。同时,又通过一定的生态系统对水系加以处理,使水系保持在Ⅲ类水体的高水质标准。同时,自然水景系统维护费用降低,这样年节水维护费约50万元。 中心区北端的奥运森林公园更是建立了一些环保示范工程,是集合了很多专家思想的集大成的环保公园。 更体现智慧与创意的是大家都看不到的一个项目——埋在国家体育馆下面的首钢的钢渣。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故事。2005年,北京市政协有一个提案,希望把北京卢沟桥附近造成污染的首钢废弃的钢渣尽快解决掉。一个偶然的机会,提案人北京汽车技术研究所的肖亚萍教授来找余小萱,随口说起这件事。学土建出身的余部长记住了这件事,后来在讨论国家体育馆“抗浮”问题的时候,余小萱把这个建议提供给工程方。经过计算,经过对钢渣无放射性的检测,发现使用钢渣更加合算而且安全。这样,一方面使废物得到了利用,另一方面减少了北京西部地区的污染。 2000年悉尼奥运会中小青蛙的故事让很多人印象深刻。悉尼人在奥林匹克中心区修了一条十几公里长的路,路底下是生物通道,让一边的林蛙可以通过通道到另一边去觅食、饮水、繁殖,青蛙在当地是受保护的野生动物。现在小青蛙长大了,澳大利亚为此还在边上修建了展示馆。就是这样一个很小的细节,成为一个好的环保范本,“其实我们也有很多这样好的故事,我们要用好的方法,把我们的好故事说出来。”廖秀冬女士说。 据悉,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三大理念共有项目625项,其中绿色奥运是358项,有一部分与科技奥运项目相交叉。350余项中,其中水污染和水资源保护一共是121项,新能源利用69项,节约能源168项。 我们实现了当初的承诺 北京在申办奥运时,对改善环境作出了许多承诺。余小萱说,这些承诺都是非常具体的目标,并且都是当年经过各个部门精心核算做出的。 曾经在奥申委工作的余小萱和申奥的“军师”廖秀冬都认为,经过7年的不断努力,北京在改善环境上的主要承诺全部兑现,成果有目共睹。在大气污染问题上,首先是能源结构的改善,用相对清洁的能源去替代燃煤。“当时提出北京到2008年全市天然气的使用量达到50亿立方,2000年时是7亿立方,2006年达到38亿立方,去年已经达到47亿立方,今年肯定能超过50亿立方米。”余小萱说,“当时承诺到2007年,要实施国家机动车排放的第二阶段标准,实际上2005年我们就实行第二阶段了,到今年3月我们已经实行到第四阶段。” 北京市的绿化覆盖率承诺从2000年的43%达到2008年的50%,而在2005年北京就已经达到50%,2006年达到51%,2007年达到51.6%。城市污水处理量承诺到2008年达到每天268万吨、90%的处理率,2000年时是每天108万吨、42%的处理率,2007年北京已达到每天290万吨、92%的处理率,而且处理后的水50%进行回用。垃圾处理率承诺要从2000年的50%达到2008年的98%,2007年北京已经达到,并且达到50%的分类回收,30%的资源化利用。 “所以,当时我们申奥承诺的北京市的主要指标都达到了,还有一项最重要的综合性指标,从2000年到2007年北京的环境投资要达到1000亿元人民币,而到2006年就已经达到1200亿元,这是绿色奥运工作量最大、困难最大、最艰巨的任务。”余小萱说。 国际奥委会给北京的一句评语是,“北京奥运会是第一个以可持续发展思想确定下来举办奥运会的城市。”众所周知,北京是个发展中的城市,基础设施比较差、工业污染严重、城市扩张快,这里的环境问题比其他举办奥运会的城市更多,所以必须要用筹备奥运会的机会去促进城市发展,改善环境。奥林匹克宪章里提到“提倡以负责任的态度来关注环境”,我们做到了,余小萱说。 绿色奥运留给我们的遗产 廖秀冬在中国申奥成功以后,2007年以前一直担任香港特区环境运输工务局局长,2007年卸任以后开始更多关注绿色奥运工程,她说,自己经常就一些具体问题与余小萱通电话。 她给予高度评价的是奥运筹备过程中所有的流程设计、建筑、装修、营销、餐饮、采购、物流、住宿、办公室工作、交通、宣传、大事件等方方面面都要有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也就是说,不管奥运会要做哪项活动,都有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而且要用环境管理体制来作为一个总体的奥运会的指导原则,并且采用了ISO14000的环保标准。她说,要想让奥运会的设施在将来继续使用,就需要不断更新满足环保的要求,而不能放任不管。除此之外,所有的项目都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估,这样的话,可以将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小。而且,要监测我们的活动是否可能对环境造成危害。 此外,在廖秀冬看来,奥运就是一个“催化剂”,北京奥运有政策,有资金,还有公众的支持,大家都自愿地在这个过程中改变自己的行为。同时,奥运会提供了一个契机,使环保科技和环保产品有机会亮相,从实验室阶段走向应用。 北京绿色奥运绿色行动宣讲团的李笑萍告诉《科学时报》,仅2007年一年,全团就开展了350场演讲,无论何处,无论什么人群,他们有请必至。宣讲团成员之间彼此分享演讲内容,互通有无,今年宣讲团的重要工作就是要把绿色奥运中好的理念和做法推广出去。 “绿色奥运还有一个核心内涵,就是开展各种形式的环境保护教育和宣传活动,不断提高公众的环境意识。”余小萱说,“奥运期间,我们要求工作人员、志愿者、观众都不能开私家车去,凭工作证、门票可以免费乘坐地铁、公交,这就是一种很好的环保理念,对社会宣传后,可以让更多市民参与到其中来。” “其实,奥运在环保工作的很多方面都起到了带头作用,比如现在国家要求必须要用6L的座便器,实际上2002年我们就提出了,并在奥运场馆中使用了。”余小萱说。 “我们在申奥时有句话,奥运会要为北京、为中国、为世界体育留下一笔遗产,一笔丰厚的环境遗产。”余小萱说。环境遗产包括四个方面:第一个是北京环境的持续改善;第二个是绿色奥运的示范项目;第三个是公众环境意识的普遍提高;第四个是对特大型文体活动的环境管理机制。 罗格:中国为未来的奥运会树立了榜样 去年10月24日,罗格来北京参加第七次世界环境与体育大会。开幕式前,罗格与北京市领导一起参观了组委会组织的一个大型的绿色奥运展览,展览有800多平方米,内容包括北京市的环境改善,组委会的工作等等,承担讲解工作的余小萱亲耳听到罗格说:中国为未来的奥运会树立了榜样。 这是一个很高的评价,廖秀冬介绍,联合国环保局的总干事曾指出,奥运会给北京提供了一个巨大的推动,使她可以去清洁自己的环境。中国其他的城市都遇到了很大的问题,但是从北京这个例子,我们应该受到鼓舞,说明它是可以解决问题的。 联合国环保组织希望大家可以向北京学习,而且北京已经表明了她有能力、有愿望可以在可持续的情况下取得发展。 廖秀冬说,在我们申办的材料中,我们保证要在北京的奥林匹克森林公园里建一个中心展览厅,把所有的我们努力办一届绿色奥运的情况都展示出来,让子孙后代都了解到我们的成绩,以及我们的做法是怎样对北京和全国发挥了积极的伟大的作用。

本页关键词:绿色奥运:多少遗产可以继承?


上一篇:发挥生态优势 建设秀美山川-工业园区通过ISO14
下一篇:惠普坚持产品为环保而生,用科技为环保理念插
亮点咨询提供: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
版权所有㊣:杭州亮点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业务咨询:13732203221   咨询电话:0571-85930213/86799006
地址:杭州学院路130号 E-mail:51ldzx#163.com(#替换为@)  ICP备11001889号 |